【大成报记者萧宇廷/台中报导】创作,是艺术创作者用来服务自己内心的方式;而作品,则是创作者向外人展示自己的管道。每一件创作都乘载著创作者的生活阅历与自我探寻。“WHO AM I 我与我的创作展”是一场工艺创作者与自我的深刻对话,从11月7日至25日在台中市大墩文化中心展出,民众可以借由近距离观赏了解不同的工艺创作者,如何运用金工与陶瓷创作,来展现独特且难以被取代的自己!
在国立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莺歌多媒材研发分馆的邀请下,由金工工艺家赵丹绮、陈逸与廖建清,以及陶瓷工艺家王幸玉、柯有政与长年研究釉药的邱育民老师担任讲师,于为期3个月的课程里带领每位创作者,深度探索自己的内在与独特;进而以金属、陶瓷为主要媒材,借由设计创作表现自己,这些饶富个人创作语汇、各具特色的作品,展现出当代社会的多元样貌。
中市府文化局副局长施纯福表示,国立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长年来致力于推广工艺到台湾各地,是台湾工艺推广、人才培训的重要推手。这次展出的23件作品是讲师与学生历时3个月来激荡出的精彩创作,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,到11月25日止,欢迎大家到场欣赏,看看台中多元的文化活动、体验这幸福城市之美。
研发中心副主任江瑞磷指出,这次莺歌分馆2学员在讲师的带领下,创作出的精彩作品,件件都代表著学员们的所思所想。而这些作品除了在大墩文化中心展出外,也将于12月1日至明年(110)年1月3日,移师工艺中心台北当代工艺设计分馆续展。此外,工艺中心在草屯的馆区,以及位于台北、莺歌、苗栗的3个分馆,也值得大家前往参观。
借由创作者注入的艺匠巧思,展场中的每件作品,都各自述说著创作者的内在故事;如在想像与现实之间失去内心的“盗忧者”、在现实与虚幻之间不断交错的“当现实与虚幻”、在自我与普遍社会价值之间寻找平衡的“失衡”。
或是运用金工锻敲与金属化学染色技法,表现裂痕张力的“无法忍受”;或在自我的创建、破坏与修补间不断循环的过程中,更深刻认识自己的“循环”;甚而运用金属器型表现、承载个人不同生命经验的“记忆隆起”等等,都展现出不同创作者对于自我内在的诠释,等你到现场细细品味。
尤其,这20余件金工与陶瓷工艺作品的迷人之处,在于民众能透过作品的样态,认识不同创作者在当代社会下的所思所想;也让参观者能在观展的同时,看见他人的自我表述、从而反思自我。欢迎大家一同来找寻“WHO AM I”,看见他人、看见自己!


本文由:BOB·体育综合平台(中国) 提供
关键字: BOB·体育综合平台(中国)-登录入口